 |
|
|
讲座名称 |
大漆的记忆——中国大漆艺术史及未来发展的启迪 |
主讲人 |
周剑石 |
讲座地点 |
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|
讲座时间 |
2013-6-8年月日 |
讲座类别 |
中国 |
讲座时长 |
150分钟 |
主讲人简介 |
|
关键词 |
记忆 中国大漆 艺术史 未来发展 启迪 |
组织单位 |
国家图书馆社教部 |
内容摘要 |
周剑石老师的讲座题目是《大漆的技艺——中国大漆艺术史及未来发展的启迪》。<br/>周老师首先考证了“漆”和“髹”字的字源。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生长着大片野生漆树,资源非常丰富。<br/>接下来周老师讲中国大漆艺术史分为几个阶段,辅以各阶段代表作品图片,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大漆艺术的发展历程。<br/>新石器时代,这是大漆艺术的孕育期。<br/>战国时期,这是成长期,可以说是青春少年活力四射的时代。这个时期漆艺的发展,和铁器工具的发达是分不开的。<br/>秦汉,是漆艺发展的鼎盛期。秦始皇兵马俑的浩荡君威,与大漆密切相关。汉代的社会生活已经到了无器不髹的程度 。为防木器不裂而髹漆、为使陶器不漏而髹漆、为了铁器不锈而髹漆等等,漆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。 <br/>东汉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,是中国漆艺与异文化交流融合、多元发展期。唐代漆器极富当时富贵祥和、歌舞升平的气息。<br/>宋元明清,是漆艺的繁华期。宋人生活与素髹漆艺宋人内敛、朴素无华,造就了素髹漆器。今天,日本仍有此遗风。可见其流传及影响之远。元代张成、扬茂与漆艺漆艺传至元代,雕漆走入鼎盛。在北京故宫、南京博物院、台湾故宫博物院均有很多藏品。明代黄成著、扬明注《髹饰录》与漆艺 《髹饰录》是中华漆艺的宝典。<br/>民国时期,虽是战乱年代,但漆艺仍在民间继续发展。<br/>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漆艺方兴未艾。<br/>漆艺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上的文明史,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头技艺,还是我们头脑中对于文化、科技、人文、人伦方方面面的记忆。 |
|
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