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
|
讲座名称 |
较晴量雨:中国古代对雨水的认识及影响-以熙宁七年和雨量器为中心的讨论 |
主讲人 |
曾雄生 (中科院自然科学所) |
讲座地点 |
北京 |
讲座时间 |
2006年11月18日 |
讲座类别 |
自然科学 |
讲座时长 |
120分钟 |
主讲人简介 |
曾雄生 1962年11月生于江西新干。198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,获史学学士学位,1988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(今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),获农学硕士学位。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。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历史和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。 |
关键词 |
雨水 古代 雨量器 |
组织单位 |
善本特藏部 |
内容摘要 |
中国古代从秦汉起就有地方官向朝廷上报降雨量的制度。宋朝有了标准的雨量器的概念,天池盆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雨量器。到明代时又出现了入土深度的雨量标准。然而,雨量器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,是因为:认为雨水是一种自然现象;雨水是天对人的一种遣告。 |
|
|
|
 |
|